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南充到北京,之江小学学生唐海铃的日记本写满“梦想”和“世界”|您牵挂的四川

体育正文 123 0

从南充到北京,之江小学学生唐海铃的日记本写满“梦想”和“世界”|您牵挂的四川

从南充到北京,之江小学学生唐海铃的日记本写满“梦想”和“世界”|您牵挂的四川

今年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前,四川女孩唐海铃,又(yòu)收到了特殊的儿童节“礼物(lǐwù)”。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代表,她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(dàhuì)。习近平(xíjìnpíng)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,唐海铃的(de)心情格外激动。聆听贺信的这(zhè)一幕,和去年坐在教室里听习近平总书记给之江小学回信的一幕,重合起来。 2024年5月30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(de)学生们回信,对他们予以亲切(qīnqiè)勉励,并祝他们和全国(quánguó)的少年儿童节日快乐。 作为写信的学生之一,回看这一年,唐海铃的日记本(rìjìběn)里,写满了(le)“梦想”和“世界”。 而当视线看向之江小学校园,从幼儿园到小学,少年(shàonián)学子们,正以学校为原点,行走在看世界的路上(lùshàng)。 感恩节风采展示上,唐海铃正在(zhèngzài)表演。(图据学校) 一封“大(dà)朋友”的回信 初夏,封面新闻记者又一次走进(zǒujìn)川东北的南充之江小学(xiǎoxué)校园,栀子花悄然绽放,琅琅读书声回响在校园。“美习(měixí)银行”积分(jīfēn)超市里, 同学们正在兑换礼品。一旁的劳动园地,瓜果沉甸甸挂在架子上,两只去年“落户”学校的孔雀,每次开屏总能引得一片欢呼。 之江小学(xiǎoxué)校园。(拍摄:谢杰) 拾梯而上(shàng),教学楼每层走廊都挂满崭新彩色宣传海报:第一层陈列国家伟人事迹,第二层讲述科技(kējì)功勋故事(gùshì),第三层展示国家英烈事迹,第四层则是优秀少年儿童故事。 课间时分,六年级一班教室里,大家正讨论着去北京参加全国少代会的同学唐海铃,又带回(dàihuí)什么新鲜事儿(xīnxiānshìér)。 时间退回到2024年5月1日(rì),一封感恩信从嘉陵区之江小学寄往北京,向同学们心目中分外亲切的“习爷爷”汇报(huìbào)学习生活(shēnghuó)情况,执笔的是当时五年级一班同学们。5月30日, 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前夕(qiánxī),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。 “这是最珍贵的‘六一’儿童节礼物!”回(huí)想起给习爷爷写的信,现在已经是六年级一班学生的唐海(tánghǎi)铃依然(yīrán)兴奋又激动。她和同学们(men)写信的初衷,是想把学校的变化和快乐的校园生活,讲给习爷爷听,向远方的“大朋友”表达感恩之情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。 而收到(shōudào)“大朋友”回信后的这一年,这份感恩(gǎnēn)之情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,更加坚定。 诗歌朗诵《向习爷爷报告(bàogào)》:美德(měidé)存折已积满星星,红色足迹印遍长廊。(图据学校) 今年(jīnnián)5月17日,之江小学第21届感恩节活动中,六年级一班同学们在文艺展示晚会上,带来一首诗歌朗诵《向习爷爷报告(bàogào)》。 “教室里书声琅琅(shūshēnglángláng)”“操场上激情飞扬”“我们去了(le)成都、北京研学” “我们在之江校园向着首都遥望(yáowàng),心中涌起无数的话语,想对您诉说这一年来的成长”……这一年的成长和收获,都在诗歌字里行间(zìlǐhángjiān)呈现。 之江小学第21届感恩节活动现场。(图据学校(xuéxiào)) 六年级一班(yībān)班主任高毅慧看着即将毕业的孩子(háizi)们,眼中满是欣慰:“我2008年就来到(láidào)这里,见证学校教学条件、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。孩子们不仅懂得感恩,更会用行动去表达爱。” 而这(zhè)一次,班里学生唐海铃从北京回到南充,又给同学们带来新的分享:“习爷爷说我们(wǒmen)是‘推进(tuījìn)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’,饱含着对我们的关心和期望。” 唐海(tánghǎi)铃说,“我一定会把习爷爷的话牢牢记在心里(xīnlǐ),树立远大理想(yuǎndàlǐxiǎng),努力学习新知识、培养好习惯,健康快乐成长,争做新时代好队员。” 一节浙江老师的(de)“云端网红课” 之江小学前身,是嘉陵区一所半山腰(bànshānyāo)的破旧小学,山高路陡,校舍老旧。1996年,浙江对口帮扶四川广元、南充12个贫困县区,2004年,该校(gāixiào)迁建纳入帮扶项目,同年5月(yuè)17日学校(xuéxiào)(xuéxiào)培土奠基,2005年9月学校正式投入使用。为感谢浙江人民的帮助,学校命名为“之江小学”,并把5月17日定为“校园感恩节”。 之江小学的感恩(gǎnēn)广场。(摄影:谢杰) 21年来(niánlái),每一年感恩日,之江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写一封感恩信(xìn),感恩家人、感恩老师、感恩浙江的“亲人”…… 唐海铃(líng)分享,今年,这“亲人”大家庭队伍,又庞大了。 “鸡兔同笼问题有多种解法(fǎ),我们先用(xiānyòng)最直观的画图法……”在之江(zhījiāng)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数学课上,来自浙江临海小学的支教老师王海娅,用彩色粉笔勾勒思维导图。这位从教27年的浙江名师感慨:“浙江先进的教育(jiàoyù)理念与南充本地感恩教育的互学互鉴,激发出(chū)别样的教育火花。” 来自浙江临海小学的支教老师王海娅在舞台下记录(jìlù)四年级一班孩子们的精彩表演。(摄影(shèyǐng):谢杰) 去年8月,王海娅和临海市哲商小学的语文老师张伟武,跨越山水来到(láidào)嘉陵区支教(zhījiào),成为浙川合作大家庭里新的一员。 而新老师、新理念、新合作,也(yě)给唐海铃等之江小学(xiǎoxué)的学生们,带来新的课堂。校园里,也有了云端“网红课”。 来自(láizì)临海市哲商小学支教老师张伟武,和四年级二班(èrbān)的同学们。(摄影:谢杰) “之江小学四二班的孩子们(men),你们好!这里(zhèlǐ)是浙江省临海市哲商小学四五班,这节课我们一起(yìqǐ)上,主题是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(mínjiānyìshù)’。” 走进四年级二班教室,班主任张伟武老师站在一侧,把讲台交给远方哲商小学老师鲍陈新。 两地学生通过网络连线,同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。屏幕两端(liǎngduān),江南丝竹、武术表演等(děng)依次呈现,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。 站在连线(liánxiàn)课堂教室外,之江(zhījiāng)小学校长张亮感慨:21年前,浙江援建让之江小学迁新址;21年后,这里(zhèlǐ)已成为教育协作的“样板间”:投资3100万元的南校区建设如火如荼,智慧校园建设同步推进,建成后将实现(shíxiàn)浙川教学资源共享,让两地学生同上一堂课。 如今的之江小学。摄影 梁家旗(qí) 一所区域名校的“小目标(mùbiāo)” “我们是山沟(shāngōu)走出来的(de)学校(xuéxiào),要用山沟外的先进教育资源、教育人才、教育理念,培养(péiyǎng)走出山沟看世界的学生。” 张亮告诉记者,学生们以之江小学为原点行走在看世界的路上,最重要的“行囊”,是感恩。 张亮说,“感恩(gǎnēn)文化、感恩教育,是学校的传承。我们将感恩文化、感恩教育外化于行、内化于心,融入(róngrù)教育教学全程,培养新时代(shídài)好少年。” 如今,写给总书记的感恩信和总书记的回信(huíxìn)一同张贴在学校大门旁的玻璃公告栏(gōnggàolán)中,总书记回信中“爱党爱国、自立自强(zìlìzìqiáng)、奋发向上”的叮嘱高挂在教学楼正中央。 在之江小学展出的“学回信知感恩”嘉陵区中小学生书画、手抄报展览(zhǎnlǎn)。(拍摄:谢杰(xièjié)) 5月30日(rì),也成为南充全市(quánshì)的“教育感恩日”。各级各类学校(xuéxiào)都正在开展“我们都是收信人(shōuxìnrén)”系列主题活动,通过国旗下讲话、读书征文、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,让感恩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。 目光聚焦回之江小学,在学校感恩馆,张亮翻开《区域名校创建工作方案》,将一年来学校的变化细细(xìxì)数来(shùlái):完成了水电气(qì)设施与运动场改造、感恩馆建设等项目;与南充高中、西华师大附小实行结对共建,共享优质教学资源(jiàoxuézīyuán);与工信部所属高校、西华师范大学、南充职业(zhíyè)技术(jìshù)学院等高校合作,开展学生实践项目,借助高校学术优势拓宽学生视野。 “这一年我们(wǒmen)锚定‘东西部协作(xiézuò)示范校’目标(mùbiāo),打出了硬件升级、联盟共建、感恩铸魂的组合拳。”张亮说,按照规划,学校将在2027年前建成东西部协作示范校与教育(jiàoyù)现代化示范校,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跻身南充市同类学校前列。这是学校发展“小目标”,也是对学生(xuéshēng) 、家长的承诺。 从单校蝶变到全域协同,之江小学的(de)(de)实践也是东西部教育协作版图的生动切片。 把发展均衡教育落到实处,嘉陵区(jiālíngqū)新增6800个学位,划分的7个学区联盟,组建的3个教育集团与5个城乡教育共同体(gòngtóngtǐ),正勾勒(gōulè)出城乡教育均衡的轮廓。 而放眼南充(nánchōng),全市已累计投入东西部教育协作资金3115万元,推动29对结对学校建设,有力地推动了浙南(zhènán)协作双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、教育人才交流互动(hùdòng)、教育理念融合发展。 如今,越来越多的少年学子们,都(dōu)在(zài)校园接受线下和云端的优质均衡教育,行走在看世界的路上。
从南充到北京,之江小学学生唐海铃的日记本写满“梦想”和“世界”|您牵挂的四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